何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胸外科
1.识别病因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多由感染性休克、重症肺炎、创伤等引起,需对症处理。
广泛性肺炎:由细菌、病毒、真菌等致病微生物感染引起,常需要抗生素、抗病毒或抗真菌药物治疗。
肺水肿:心源性原因如心力衰竭、非心源性原因如高原反应,可通过利尿剂、血管扩张剂等药物治疗。
2.支持治疗与护理
氧疗:维持血氧饱和度,常用高流量氧气治疗,有时需机械通气辅助。
液体管理:既要防止缺水,又要避免液体过多导致肺水肿加重。
营养支持:合理营养摄入,有助于改善患者整体状态,提高治疗效果。
3.预后与恢复
病因控制:若能有效控制病因,部分患者有望康复,尤其是及时干预的情况下。
个体差异:不同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免疫功能、基础疾病等因素会影响预后。
双肺显影均为白色代表严重肺部病变,治疗难度较大但并非无望。关键在于早期识别病因,针对性治疗并给予足够的支持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