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海红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儿科
1.病原体: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呼吸道病毒感染。
猩红热则是由A组链球菌(通常为化脓性链球菌)产生的外毒素引发的细菌感染。
2.传播途径:
麻疹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传播,非常容易在人与人之间扩散。
猩红热主要通过接触感染者的分泌物,如唾液、鼻涕等,或经由污染物品传播。
3.临床表现:
麻疹的初期症状包括高热、咳嗽、流涕及结膜炎。随后出现口腔内的柯氏斑(Koplik'sspots),再发展为面部开始、后扩展到全身的红色斑丘疹。
猩红热的特征是发热、咽痛以及全身皮肤出现类似沙纸感的红色皮疹,与此同时舌头可能呈现“草莓舌”现象。
4.潜伏期:
麻疹的潜伏期通常为10-14天。
猩红热的潜伏期较短,一般为2-5天。
5.疾病进程:
麻疹在皮疹出现后几天会逐渐消退,并且可能伴随脱屑。
猩红热的皮疹持续约一周左右,也可能导致脱屑。
6.并发症:
麻疹的严重并发症可包括肺炎、脑炎等。
猩红热的并发症可能涉及中耳炎、肾炎及风湿热等问题。
医学诊断要求临床医生根据具体病史、身体检查及必要的实验室测试进行明确判断。这两种疾病都需要及时的医疗干预,尤其是麻疹,因为其传染性极强且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接种疫苗是有效的预防麻疹的方法,考虑到抗生素对细菌性感染有效,它们可以用于治疗猩红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