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炎黏膜糜烂的含义是什么

2025-06-17
ⓘ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王晶敏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普外科

病情分析:结肠炎黏膜糜烂是指结肠内壁黏膜因炎症而出现损伤、破溃的状态。结肠是消化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黏膜负责吸收水分和营养物质。当发生炎症时,黏膜受损会导致一系列的病理变化,包括糜烂。

1.结肠黏膜的保护作用:结肠的黏膜由上皮细胞构成,覆盖着一层粘液,起到保护结肠内壁和促进消化吸收的作用。

2.炎症的影响:结肠炎通常由感染、免疫反应或其他刺激因素引发,导致黏膜的防御功能下降。炎症使得微血管扩张、血流增加,导致局部充血、水肿。

3.糜烂的形成:由于持续的炎症刺激,黏膜上皮细胞可能脱落,导致表面产生浅表性破损,即糜烂。不同于溃疡,糜烂通常不涉及较深的组织层。

4.症状表现:黏膜糜烂可导致腹痛、腹泻和便血等症状,并且可能伴有其他全身症状如发热和疲倦。

5.诊断和检查:通过结肠镜检查可以直接观察到黏膜糜烂的情况,同时还可以采集活检样本,以明确炎症的性质和程度。

6.治疗方法:治疗目标在于控制炎症、减轻症状和促进愈合。常用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如抗炎药、免疫调节剂等,以及饮食调整和生活方式改变。

在发现结肠炎黏膜糜烂时,应及时进行医学评估和治疗,以避免进一步的损伤和并发症发生。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