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海红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儿科
1.去除病因:如果明确继发性因素导致血小板减少,首先需要处理或去除这些因素。例如,感染可能是导致血小板减少的原因之一,治疗感染可以帮助改善病情。
2.药物治疗:
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可以用来抑制免疫系统对血小板的破坏。
免疫球蛋白:静脉应用免疫球蛋白可快速提高血小板计数。
抗D免疫球蛋白:在Rh阳性的儿童中,有时会使用抗D免疫球蛋白。
3.支持疗法:
严重出血情况下可能需要输注血小板。
避免使用可能加重出血倾向的药物,例如阿司匹林和布洛芬。
4.监测与随访:定期监测血小板计数和临床症状,以调整治疗方案。同时注意观察是否有新的症状出现。
治疗目标是提高血小板计数并防止出血发生。个体化治疗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反应情况进行调整。综合考虑以上信息能够帮助实现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