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中璞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血管内科
1.高血糖:空腹血糖水平超过100mg/dL,或餐后两小时血糖水平超过140mg/dL,被视为异常。长期高血糖会损害心脏、血管、眼睛、肾脏和神经等多个系统,增加患上糖尿病的风险。
2.高血压:正常血压应低于120/80mmHg。当血压值持续高于130/85mmHg时,表示存在高血压的风险。长期高血压状态会对动脉造成压力增加,可能导致中风、心脏病或肾功能不全。
3.高血脂:总胆固醇水平高于200mg/dL或低密度脂蛋白高于130mg/dL可被视为高血脂。血脂异常容易引起动脉硬化,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如冠心病。
出现上述三种情况意味着需要立即进行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医学干预。这些情况共同增加了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同时也可能导致其他代谢性疾病的发展。定期体检、饮食控制、适当运动以及在必要情况下服用药物,是管理和降低这些风险的有效措施。也应监测体重并保持心理健康。如果这些指标未得到有效控制,可能对整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