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优化睡眠环境
睡眠环境对睡眠深度和连续性影响显著。
保持卧室安静:选择隔音效果好的窗帘或窗户,使用耳塞或白噪音设备掩盖外部噪声。研究表明,白噪音可将被噪声干扰的概率降低30%以上。
调节光线:黑暗环境能促进褪黑激素分泌,建议使用遮光窗帘或眼罩,避免夜间光源干扰。
2.调整生活习惯
不良作息和刺激性物质可能增加觉醒敏感性。
规律作息:每天固定时间上床和起床,有助于强化生物钟,减少浅眠阶段的比例。
降低晚间兴奋:睡前3小时避免饮用咖啡因或酒精,避免剧烈运动或电子屏幕暴露,这些因素会延迟入睡并降低深度睡眠占比。
3.加强心理调节
心理压力是干扰睡眠的重要原因之一。
放松训练:通过冥想、深呼吸或渐进式肌肉放松法来缓解焦虑,研究显示,此类方法可使夜间觉醒频率降低20%-40%。
避免强迫入睡:若短时间内无法入睡,可尝试起身从事轻松活动,如阅读,待困意加重后再回床。
4.关注健康问题
某些健康状况可能引发易醒问题,如睡眠障碍或慢性疾病。
检查是否存在睡眠呼吸暂停或周期性肢体运动障碍,这些问题可能导致频繁醒来。
甲状腺功能亢进、焦虑症等疾病可能增加对外界刺激的敏感性,必要时寻求专业医疗评估和干预。
长期睡眠不佳可能对身体和心理造成负面影响,应及时采取措施改善。如果上述方法无效,可进一步咨询医生以排除潜在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