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心理因素:抑郁症状通常与负面情绪密切相关,包括长期的悲伤、无助感、自卑或对未来失去希望等。另外,重大压力事件,如亲人离世、经济困难或工作中的矛盾,也可能成为诱因。
2.生理因素:抑郁症往往涉及神经递质的功能异常,尤其是与血清素、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有关。遗传背景也可能增加发病风险。有研究显示,具有家族抑郁史的人相较普通人群患病的概率可能高出2-3倍。
3.激素水平变化:内分泌系统的紊乱,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糖皮质激素过多等,可能导致抑郁症状。在女性中,妊娠期、产后、更年期等与激素波动密切相关的阶段也容易出现类似的情绪问题。
4.睡眠不足:长期睡眠质量差或睡眠障碍(如失眠、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会改变脑部神经递质的平衡,从而导致情绪低落和疲劳感。
5.社会和环境因素:孤独、缺乏社会支持、不良的人际关系或长期生活在压力大的环境中,会使个体更易产生消极情绪。
6.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酗酒、吸烟或其他不良习惯可能进一步损害大脑化学平衡,从而加重抑郁症状。长期饮食不均衡或缺乏运动也会增加心理问题的发生率。
如果频繁感到抑郁并持续超过两周,建议及时寻求专业心理医生或精神科医生的帮助,以便进行详细评估和治疗。同时,可以尝试通过规律作息、均衡饮食、适当运动等改善生活方式,辅助管理情绪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