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遗传概率:研究数据显示,一级亲属中如果有人患有双相情感障碍,那么下一代患病风险比普通人群高,约为5%到10%。相比之下,普通人群的发生率约为1%至2%。
2.家庭聚集性:在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家族中,可能会看到更多患有情绪障碍的人。例如,在双胞胎研究中,如果一个同卵双胞胎患有双相情感障碍,另一个双胞胎也患病的概率高达40%到70%。但异卵双胞胎的共病率则下降到10%至20%,表明遗传与疾病之间存在关联。
3.基因复杂性:双相情感障碍并非由单一基因决定,而是多基因和基因-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遗传倾向可能通过对脑内神经递质、情绪调控回路等多种机制的影响,增加易感性。
4.环境因素作用:即使具备遗传易感性,也不意味着必然发病。压力事件、童年创伤、社会支持缺乏等环境因素可能激活潜在的遗传风险,从而导致疾病表现。
需要关注的是,知晓家族史后,应重视心理健康管理,避免过度担忧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减少可控的外部诱因出现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