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行为模式
经常违反社会规范,例如偷窃、欺骗或非法行为。此类行为通常始于15岁之前,并持续到成年。
缺乏责任感,包括经常性地未完成工作任务、不履行经济义务或无法维持稳定的人际关系。
冲动和鲁莽,表现为未经过深思熟虑就做出决定或行动,可能危及自身和他人安全,如危险驾驶或冒险行为。
2.心理特点
明显缺乏同理心,对他人的痛苦漠不关心,甚至表现出冷漠或轻蔑。
情绪浅薄,很少表现出真正的关爱、愧疚或悔恨,即使行为伤害了他人。
傲慢自大,可能有操控他人以满足自身需求的倾向。
3.社会功能
性格外向但交往目的性强,以利用他人为主,而非建立真诚的人际关系。
对法律、道德和社会规则的藐视,导致与社会疏离。
高犯罪率,研究显示患有反社会人格的个体中,违法行为比例显著高于普通人群。
4.诊断依据
反社会人格的正式诊断由专业精神科医生进行,需要符合国际通用的标准(如ICD或DSM)。这些标准要求症状持续存在,且不能用其他精神疾病或生活事件完全解释。
该人格障碍的形成通常与遗传、环境和童年经历有关。识别此类人格障碍需要专业判断,普通人仅通过观察难以确认。在日常生活中,与疑似反社会人格者相处应保持一定距离,并避免被其行为或情绪所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