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常用药物包括舍曲林、帕罗西汀、西酞普兰、氟西汀及艾司西酞普兰等。这类药物通过阻止5-羟色胺(又称血清素)的回收,增加突触间隙中血清素的浓度,帮助缓解抑郁情绪。通常副作用较少,适合长期使用,但可能引起恶心、头痛或性功能减退等不良反应。
2.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
包括文拉法辛、度洛西汀等。这类药物可同时提高5-羟色胺与去甲肾上腺素的浓度,对严重抑郁症和伴随躯体症状的抑郁症患者尤为有效。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失眠、食欲下降、高血压等。
3.三环类抗抑郁药
如阿米替林、丙咪嗪、多塞平等。这类药物是最早用于抑郁症治疗的一类抗抑郁药,通过非选择性地阻断多种神经递质的再摄取来发挥作用。对重度抑郁症效果显著,但容易出现口干、便秘、视力模糊、低血压等副作用,且用量过高时可能导致心脏毒性。
4.单胺氧化酶抑制剂
如苯乙肼、异烟肼等。这类药物通过抑制单胺氧化酶活性,减少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的降解,提升神经递质水平。这类药物与某些食物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风险较高,因此已较少作为一线选择。
5.非典型抗抑郁药
包括安非他酮、米氮平、曲唑酮等。这些药物通常针对特殊的受体或路径,如米氮平通过拮抗α2受体促进去甲肾上腺素和血清素的释放,安非他酮则主要影响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这类药物在特定症状控制或耐受性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副作用也不可忽视。
治疗方案需根据具体病情、耐受性及可能的药物相互作用来个体化制定,任何药物都应遵医嘱使用,并密切监测疗效与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