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燕文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肿瘤科
1.胃体糜烂的常见原因包括:
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以及饮食不规律,都可能导致胃黏膜损伤和糜烂。
胃黏膜缺血:压力过大或生理应激状态可能导致局部血流不足,引发胃黏膜病变。
胃酸分泌异常:过量胃酸分泌可能损害胃壁,形成糜烂。
2.与胃癌的联系:
胃癌早期通常表现为非特异性症状,如胃痛、胃胀、乏力等,而内镜下可能观察到溃疡或糜烂等改变。
点状糜烂并不是胃癌的特异性表现,但如果伴随明显体重下降、贫血、消化道出血等症状,则需高度警惕。
统计显示,胃癌多起源于慢性萎缩性胃炎、不典型增生或胃溃疡等背景,需要结合组织病理学活检才能确认。
3.确诊所需检查:
胃镜检查:直接观察胃黏膜病变形态,同时可进行活检以明确细胞性质。
幽门螺杆菌检测:确定是否存在感染,这种细菌与胃癌风险增加密切相关。
血液肿瘤标志物检查:如胃蛋白酶原水平、癌胚抗原等,可以辅助判断。
病理活检:这是确诊胃癌的金标准,可直接评估是否存在恶性细胞。
胃体点状糜烂更常见于慢性炎症或其他非癌症性原因,但不能完全排除胃癌可能性。建议及时就医,通过专业检查明确原因并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