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宇飞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1.术前准备:在手术前,患者通常需要进行一系列影像学检查,如MRI或CT扫描,以确定血管瘤的具体位置和大小。同时,医生会评估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确保其适合接受手术。
2.麻醉:术中通常采用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以确保手术过程中的舒适和顺利进行。
3.定位:在影像引导下,通过X光或CT定位病变区域,精确指导手术器械到达目标位置。
4.穿刺:在无菌条件下,通过皮肤小切口插入一根细针或导管进入椎体内部,这是手术的关键一步,需保证准确和安全。
5.骨水泥注入(用于椎体成形术):如果使用椎体成形术,将特制的骨水泥通过针管缓慢注入椎体内,填充并稳固骨结构,防止进一步压缩。
6.射频消融(用于射频消融术):如果选择射频消融术,通过专用探针传递射频能量,消融血管瘤组织以减轻病变负担。
7.监测和结束:整个过程中,患者的生命体征会被实时监测。手术完成后,拔出针管,切口通常无需缝合,仅贴上敷料即可。
8.术后观察:手术结束后,患者需要在恢复室进行观察,通常几个小时即可返回普通病房。医生会给予术后指导,包括活动限制、疼痛管理等。
这种微创手术方式通常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但仍需注意严格遵循医嘱,以促进术后康复和并发症的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