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规律作息
保持充足且高质量的睡眠。成年人每天需要7至9小时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尽量在晚上11点前入睡,以维持生物钟稳定。睡眠不足会导致注意力下降、易怒和焦虑感增加。
2.合理运动
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低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或游泳。在运动过程中,大脑会分泌内啡肽,这是一种能够提升愉悦感的物质,有助于缓解负面情绪。
3.饮食调节
保证营养均衡,多摄入富含B族维生素的食物(如全谷类、豆类)和含镁丰富的食物(如坚果、绿叶蔬菜),这些营养成分对神经系统健康和情绪调节具有重要作用。同时限制咖啡因及高糖、高脂食品的摄入,以避免刺激大脑神经过度兴奋或产生疲惫感。
4.管理压力
学习简单的放松技术,例如深呼吸、冥想或正念训练,每天花10至15分钟坚持练习,有助于缓解紧张情绪并提高专注力。可以通过制定每日计划将任务分解,有效减少因事态杂乱无章带来的无力感。
5.适当社交
与亲近的朋友或家人交流,倾诉内心的困惑和烦恼,社交支持是缓解情绪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不愿意倾诉时,也可通过书写日记、记录心情等方式宣泄情绪。
6.关注兴趣爱好
培养个人兴趣爱好,如绘画、阅读、园艺或音乐,可以转移注意力并在活动中找到满足感。这些活动能帮助提升心理韧性,使应对烦扰的能力得到增强。
7.寻求专业帮助
如果上述方法实施后依然觉得情绪难以缓解,建议及时寻求心理咨询或精神科医生的帮助。长期的焦虑、失眠或抑郁症状可能提示潜在的心理疾病,需要科学干预。
长期心烦思绪混乱可能由多种因素共同影响,通过调整生活方式、科学管理情绪及适当寻求支持,可以逐步改善状态并恢复心理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