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涛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中医科
1.出汗增加:夏季气温高,人体容易大量出汗。针灸过程中出汗过多可能导致针孔感染,因为汗液中的盐分和细菌可能进入针孔,增加感染风险。
2.感染风险:夏季的高温和高湿环境为细菌和病毒提供了理想的生长条件。针灸时皮肤被针刺破,细菌更容易通过这些开放的小伤口进入体内,引起局部或系统性感染。
3.恢复慢:高温和潮湿使得身体在创伤后的恢复速度减慢。针灸部位可能在夏季更难愈合,这也提高了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风险。
4.舒适度降低:高温环境下,患者接受针灸治疗时会感到不适。这种不适可能会影响患者的放松程度,进而削弱针灸的疗效。
5.血液循环变化:高温导致血液循环加快,可能引起局部出血或淤血。针灸需要精确控制血液循环的变化,高温天气不利于这方面的控制。
为了避免增加感染、延缓恢复以及降低治疗舒适度等并发症,建议在气温较低或湿度较小的季节进行针灸治疗,以获得最佳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