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涛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中医科
1.太谿穴:
位置:位于内踝后方,足踝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功能:此穴位是肾经的原穴,有助于调节肾脏功能,改善腰痛、耳鸣、盗汗等症状。
2.昆仑穴:
位置:位于外踝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功能:属于膀胱经的重要穴位,在治疗头痛、眼疾、肩背痛及腰腿痛等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3.申脉穴:
位置:位于外踝直下约一横指的位置。
功能:也是膀胱经的穴位,常用于治疗失眠、头痛、眩晕和癫狂等神志疾病。
4.照海穴:
位置:在内踝下缘的凹陷处。
功能:属于肾经,主要用于滋阴降火,治疗喉咙痛、便秘、月经不调和失眠等病症。
5.三阴交穴:
位置:位于小腿内侧,内踝尖上约三寸(大约四指并拢宽度)。
功能:是脾经、肝经和肾经的交会穴,可调理脾胃、疏肝利胆,并对生殖系统疾病和妇科病有明显疗效。
这些穴位在中医诊疗过程中常被用于针灸和按摩,通过刺激这些特定的点,可以改善各类疾病症状,促进身体健康。了解这些穴位及其功能,对日常保健和疾病防治具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