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文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泌尿外科
1.病因:
发育异常:通常发生于胎儿期,约有3-5%的足月男婴存在隐睾问题。
激素不足:胎儿期睾丸下降受雄性激素影响,如果激素分泌不足,可能导致隐睾。
解剖因素:睾丸下降路径中的解剖结构异常,如腹股沟管狭窄,也会引起隐睾。
2.诊断:
体检:通过医生触诊判定是否为隐睾。大多数情况下,隐睾可以被摸到,但确定位于腹股沟内还是腹腔内需要进一步检查。
影像学检查:超声波、磁共振成像(MRI)等用于确认睾丸具体位置。
3.治疗:
药物治疗:使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药物来促进睾丸下降,但效果并不总是理想。
手术治疗:睾丸固定术是常用且有效的方法,通常在孩子1岁至2岁之间进行。
长期监测:即便手术成功,仍需定期随访,以监测睾丸功能和发现潜在的恶变风险。
隐睾丸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生育能力下降、睾丸扭转及恶性肿瘤风险增加。早期发现和恰当处理能够大大降低这些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