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宇飞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1.病理学特点
脾脏淋巴瘤:恶性淋巴细胞异常增殖导致,包括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脾脏可均匀增大,内部结构紊乱。
转移瘤:其他器官的恶性肿瘤通过血液或淋巴途径转移到脾脏,多为多发性结节,界限不清。
2.临床表现
脾脏淋巴瘤:常伴有全身性症状,如发热、盗汗、体重减轻和疲劳。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腹部不适或脾大引起的压迫症状。
转移瘤:症状通常与原发肿瘤相关,除脾脏外,还可能累及其他多个器官,症状更为复杂多样。
3.影像学特征
脾脏淋巴瘤:CT或MRI显示脾脏均匀增大,内部结构紊乱,增强扫描时一般呈现均匀增强。
转移瘤:CT或MRI显示脾脏内有多个结节或占位性病变,边缘不规则,增强扫描时结节不均匀增强。
4.实验室检查
脾脏淋巴瘤:血液中常见白细胞异常,骨髓活检可以发现淋巴细胞异常增生,PET-CT扫描可发现全身淋巴组织病变。
转移瘤:可能伴随原发肿瘤的标志物升高,如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等,根据原发部位不同有所变化。
5.预后与治疗
脾脏淋巴瘤:根据分期和类型不同,治疗包括化疗、放疗和靶向治疗,预后因病情而异。
转移瘤:主要针对原发肿瘤进行综合治疗,脾脏转移表明疾病已进入晚期,预后较差。
认识上述特点,有助于区别脾脏淋巴瘤和转移瘤,确保及时、有效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