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宇飞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1.避免诱发因素:G6PD缺乏者应避免接触会导致红细胞破坏的物质。常见的诱发因素包括某些药物(如磺胺类抗生素、喹啉类抗疟药)、食物(如蚕豆)及感染。具体而言,应进行以下措施:
药物管理:在用药前,须先咨询医师是否适宜使用某些药物。
饮食注意:避免食用会引起溶血的食物,如蚕豆。
环境监控:尽量避免暴露于高强度的氧化应激环境中,如严重感染。
2.监测病情:定期监测血液指标对及时发现和处理溶血性危象非常重要。建议进行以下监测:
血常规:通过血常规检查来监测红细胞数目和血红蛋白水平。
肝肾功能:定期检测肝肾功能,以评估全身健康情况。
其他指标:例如胆红素水平,以及尿液检查以观察是否有溶血迹象。
3.支持治疗:在发生急性溶血时,需要采取相应的支持治疗措施。通常包括:
补充液体:维持体内液体平衡,预防急性肾衰竭。
输血:在严重贫血时,可能需要输注红细胞或全血。
控制感染:如果溶血是由感染引起,需迅速控制感染,可能需要使用抗生素。
G6PD缺乏性贫血患者平时应避免接触可能诱发溶血的药物和食物,同时需定期进行血液检查以监测病情变化。在出现急性溶血症状时,应立即就医并接受相应的支持性治疗。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减少溶血风险,改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