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性黄疸的原因和治疗方法是什么

2025-04-06
ⓘ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病情分析:母乳性黄疸主要是由于母乳中的某些成分影响了新生儿体内胆红素的代谢,导致胆红素水平升高。其治疗方法通常包括继续哺乳和密切观察,但具体需根据婴儿的情况决定。

1.原因:

母乳中可能含有抑制酶的物质:某些母乳成分可能抑制肝脏中将非结合胆红素转化为结合胆红素的酶,从而导致胆红素积累。

胆红素回收增加:母乳中含有一些物质可以促进小肠对胆红素的重吸收,使得进入循环系统的胆红素增加。

2.诊断:

时间:母乳性黄疸通常在出生后第3至4天出现,峰值一般在第6至14天。

症状:表现为皮肤和眼白黄染。

血液检测:测量血清胆红素浓度以确认黄疸的程度。

3.治疗方法:

持续母乳喂养:大多数情况下建议继续母乳喂养,因为母乳带来的益处远大于因黄疸暂停喂养的风险。

增加哺乳次数:这可以帮助加快胆红素的排除。

光照疗法:在一些较严重的病例中,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蓝光灯进行光疗以帮助分解胆红素。

暂时替代喂养:在极少数情况下,如果胆红素水平过高并且没有其他干预措施有效,可能需要暂时用配方奶粉代替母乳。

母乳性黄疸通常是一种良性、自限性病症,多数情况下不需要中断母乳喂养。在处理过程中应定期监测胆红素水平,并与妇幼医生保持沟通以确保婴儿健康。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