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正祥主任医师
南京脑科医院 神经外科
1.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这种类型的眩晕常见且可通过手法复位治疗,即Epley手法。研究显示,这种手法在80%-90%的患者中能显著缓解症状。
2.美尼尔氏综合征:此类眩晕常用利尿剂、低盐饮食以及药物如倍他司汀进行管理。约70%的患者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控制症状。
3.前庭神经炎:通常使用前庭抑制剂如苯海拉明等缓解急性期症状。同时,通过前庭康复训练促进恢复,85%的患者在几个月内会逐渐改善。
4.偏头痛相关性眩晕:治疗以偏头痛管理为主,包括药物预防和生活方式调整。有研究指出,超过50%的患者经过规范化治疗后,眩晕发作频率明显下降。
5.心因性眩晕:心理支持及认知行为疗法可能有效。大约60%的患者在心理干预后报告症状改善。
明确眩晕的具体病因是治疗的关键,综合使用药物、康复训练和生活方式调整等多种手段,能够更好地控制症状并提高生活质量。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监测病情变化并定期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