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睡眠环境问题:过亮的光线、嘈杂的声音、不合适的温度或不舒适的床垫都可能干扰入睡。光线特别是蓝光,会抑制褪黑素的分泌,从而影响身体进入睡眠的节奏。
2.心理因素:压力、焦虑和抑郁等心理状态是导致失眠的重要原因。这些情绪可能在夜间加重,使人反复思考问题或处于紧张状态,难以放松心情入睡。
3.生活方式习惯:
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睡前玩手机、电脑或平板会刺激大脑活动,延迟入睡。
不规律的作息:频繁熬夜、昼夜颠倒会干扰生物钟,降低睡意。
摄入刺激性物质:咖啡因、尼古丁等物质会兴奋神经系统,减少入睡的几率。
4.饮食因素:高糖、高脂肪或辛辣的晚餐可能引起消化负担,导致胃部不适。在睡前饮用酒精虽然可能一时诱使困意,但它会破坏深度睡眠的质量。
5.疾病因素:某些慢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呼吸暂停综合症、慢性疼痛等,可直接干扰入睡。因药物治疗而产生的副作用也可能导致入睡困难。
6.运动和体力活动不足:长期缺乏锻炼会让身体能量消耗不足,睡眠驱动力减弱,从而延长入睡时间。睡前剧烈运动也可能导致身体兴奋,影响快速入睡。
7.睡眠障碍:失眠症、周期性肢体运动障碍等睡眠相关疾病本身即表现为入睡困难,需要专科医生的干预。
应当根据个人情况调整生活习惯,如改善睡眠环境、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焦虑,以及选择健康的饮食和适量运动。如仍然无法改善,应及时前往医院进行评估和治疗,以排除潜在的健康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