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涛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中医科
1.大椎穴:位于第七颈椎棘突下方凹陷处。大椎穴是手足三阳经和督脉的交会点,具有疏风、解表、清热的作用。针对风寒或风热引起的咳嗽,可以通过按压或艾灸大椎穴来改善。
2.肺俞穴:位于背部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的位置。肺俞穴是膀胱经的重要腧穴,直接对应肺脏功能,能够疏通肺气、平喘止咳。对于外感咳嗽或者慢性咳嗽,都可以通过按摩或者针刺来缓解症状。
3.至阳穴:位于第7胸椎棘突下部的凹陷处。此穴属于督脉,具有疏通经络、调理气机的作用,尤其适合伴随胸闷、气喘的咳嗽。
4.厥阴俞穴:位于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的位置,对应心包经气血。此穴适用于痰湿阻肺型咳嗽,可促进气血流通并舒缓呼吸道不适。
5.膏肓穴:位置在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属于膀胱经的特殊腧穴。此穴被认为有强壮身体、润肺止咳的作用,对于久咳不愈的情况疗效较好。
6.风门穴:位于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的位置。这是膀胱经上的一个重要穴位,有散风解表、宣肺止咳之效,主要应用于外感风寒导致的咳嗽。
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指压、艾灸、拔罐等方式刺激上述穴位以缓解咳嗽。在操作时,需要注意力度适中,不宜过度用力,以免造成皮肤损伤;同时要避免空腹、过饱或极度疲劳时进行操作。对于急性严重咳嗽或长期慢性咳嗽,应及时就医以明确病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