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涛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中医科
1.太阳穴部位解剖结构特点:
太阳穴位置主要为颞区,其下方包含一层较薄的颅骨(颞骨鳞部)。
该区域没有软骨,但含有重要的血管,如颞浅动脉和静脉,以及面神经分支等。
脑组织距离此处较近,因此任何创伤都有潜在的深层危害。
2.常见相关症状与风险因素:
如果太阳穴部位受外力撞击或穿刺,可能出现局部肿胀、疼痛、淤血等症状。
若伴随头晕、恶心、视力模糊或意识模糊等表现,需要警惕是否存在颅内损伤。
表皮损伤可能导致感染,而深层损伤可能波及颅骨甚至脑膜。
3.针对处理步骤:
局部轻微擦伤:可用清水或生理盐水清洗伤口,涂抹碘伏消毒,并使用无菌敷料覆盖。
明显出血处理:若血液流动迅速且难以止住,需立即用干净纱布压迫止血,并尽快就医。
疑似颅骨损伤:如头部变形、剧烈头痛或活动受限,避免加压或自行清创,尽快送至医院进行影像学检查。
有异物刺入:不可私自拔除刺入物,应保持稳定并固定患处,等待专业处理。
4.医院治疗方法:
轻度外伤:包括清创缝合、抗感染药物应用及常规换药。
深部创伤:必要时行影像学检查(如X线或CT)评估颅骨和脑组织情况;如发现颅骨骨折或颅内积血,可考虑手术治疗。
感染控制:对开放性或污染性伤口,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给予破伤风免疫和抗生素预防。
太阳穴区域创伤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应警惕深层损伤的可能。注意避免用力按压或擅自处理伤口,建议尽早接受医疗评估和专业治疗,以确保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