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涛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中医科
1.缓解疼痛
针推疗法对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关节炎、头痛等慢性疼痛性疾病有显著效果。研究表明,多数患者在接受针灸或推拿治疗后,其疼痛症状可减轻30%-50%以上。
2.改善血液循环
推拿手法可以促进局部血流速度增加,从而加速代谢废物的排出,帮助减轻炎症和水肿现象。实验数据显示,经过20分钟的推拿治疗后,局部皮肤温度可上升0.5-1℃,这反映了血液循环的改善情况。
3.调节神经系统
针灸通过刺激相应穴位影响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可调整自主神经功能,例如缓解失眠、焦虑、抑郁以及便秘等问题。部分研究指出,针灸可以使体内β-内啡肽水平明显提高,帮助减轻压力感。
4.促进肌肉放松
通过推拿手法,紧张的肌肉纤维得到松解,能够有效缓解肌肉痉挛。同时,针灸可减少局部炎症因子的释放,对软组织损伤后的恢复起到积极作用。
5.增强免疫力
针灸可以通过调节脏腑功能,提高机体免疫细胞的活性,使得免疫系统更具应对能力。一些临床观察显示,连续进行1个月的针灸治疗后,患者体内白细胞数量和NK细胞活性会有所提升。
6.调节内分泌平衡
多项研究证实,针灸可通过影响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调节激素分泌,对于月经不调、多囊卵巢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等内分泌失调问题有良好的疗效。
7.辅助康复治疗
对于中风后遗症、面瘫或其他运动障碍性疾病,针推疗法能够帮助患者恢复部分功能。例如,配合康复训练的针灸治疗,可以让患者肌肉力量提升10%以上,并改善肢体的协调性。
针推疗法虽效果显著,但需根据个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治疗频率与强度。在治疗期间,应注意避免空腹、过劳受治,并确保由专业人员操作,以降低潜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