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涛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中医科
1.皮肤浸渍导致的疼痛
长时间泡水会使后脚跟皮肤变得柔软,导致角质层浸润或剥离,从而引发疼痛。这种情况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
清洁:用干净的毛巾擦干脚部,并保持干燥。
保湿:待皮肤完全干燥后,可涂抹保湿乳液以促进皮肤修复。
避免刺激:减少摩擦或穿合适的鞋子,避免加重刺激。
2.局部细菌或真菌感染
泡水后,皮肤屏障功能下降,容易发生感染。常见的表现包括局部红肿、发热或皮肤破损:
消毒:用碘伏轻轻消毒患处。
抗感染:如果有感染迹象,可以外用抗生素软膏(如莫匹罗星),如怀疑真菌感染,可选用抗真菌药膏(如特比萘芬)。
医疗介入:症状严重或未缓解时需尽快就医,由医生进行专业处理。
3.机械性损伤或慢性病变
后脚跟长期受压(如站立过久)可能在泡水后诱发疼痛。一些慢性疾病如足底筋膜炎或糖尿病足也可能表现为类似症状:
减压:避免长时间站立,必要时使用矫形鞋垫。
检查:注意是否伴随其他异常,如局部硬结、明显肿胀等。
专科诊治:明确慢性疾病因素时,应由专业医生制定治疗方案。
4.冷水性刺激或血管异常
泡水时间过长或者水温过低,可能造成局部血管痉挛,引发疼痛或麻木感:
升温:用温水浸泡改善局部循环,每次约10分钟。
按摩:轻柔按摩脚跟部位,促进血液流通。
关注:若多次出现此类现象,应排除周围血管疾病。
无论是哪种原因,都应关注卫生和护理,避免反复刺激后脚跟。如果疼痛持续超过3天或伴有明显肿胀、化脓,应立即寻求医疗帮助进行进一步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