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涛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中医科
1.心理因素
情绪压力、焦虑或抑郁可能导致对躯体的敏感性增加,表现为后背的非特异性不适感。这种情况常伴随其他症状,如心悸、乏力或睡眠质量下降。相关研究显示,约有30%-50%的焦虑患者会出现类似的不适感。
2.神经系统问题
背部的感觉是由脊神经控制的。如果脊神经受到压迫或刺激,比如颈椎病或胸椎间盘突出,就可能引发异常的感觉,表现为空虚感、麻木或疼痛。这类问题在40岁以上人群中发生率较高,约占20%-30%。
3.肌肉骨骼问题
长时间保持单一姿势(如伏案工作)或不良坐姿可能导致背部肌肉拉伤、过度紧张或筋膜炎,从而出现非特异性的后背不适。尤其是久坐者的比例较高,占比可达60%-70%。
4.内科疾病
某些脏器的疾病也可能通过相关神经反射引发后背不适。例如胃病、肺部感染或者心脏疾病,有时会表现为后背空虚、隐痛等症状。
5.无器质性病变的功能性问题
有些人可能进行多项医学检查后未发现明显问题,这种情况可能是一种功能性紊乱,并不涉及明确的器质性病变,但需要关注生活习惯以及情绪管理。
观察是否伴随其他症状,如疼痛、麻木、乏力或胸闷。如果症状持续存在或逐渐加重,应及时就医排查潜在原因。调整生活作息,避免长时间维持不良体位,同时注意缓解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