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涛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中医科
1.胃排空过快:在某些情况下,摄入的食物会快速从胃部移动到小肠,导致胃内短时间内没有足够的内容物来维持饱腹感,这可能与进食过快或食物种类有关。液态食物比固态食物更容易引起这种情况。
2.血糖波动:高碳水化合物的饮食会引发快速的血糖升高,但随后的胰岛素分泌可能导致血糖迅速下降,从而引起空虚感。这种现象常见于摄入大量精制糖或简单碳水化合物后。
3.激素影响:消化过程中,胃肠道会释放多种激素,如胃泌素、胆囊收缩素等,它们在调节消化酶分泌和胃肠蠕动方面发挥作用。如果这些激素的分泌不平衡,可能导致异常的饥饿感或饱腹感。
4.神经系统反应:自主神经系统在调节消化器官的活动中扮演重要角色,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不协调可能影响饱腹信号传递,导致饱食后仍感空虚。
5.心理因素:情绪状态如焦虑、压力和抑郁也能显著影响胃肠道的感受,许多人在情绪低落时更倾向于感觉腹部空虚,尽管实际上并不需要更多食物。
了解这些原因有助于采取措施改善症状,例如慢食细嚼、选择较耐消化的食物、保持稳定的情绪和关注饮食结构调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