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海红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儿科
1.遗传因素:咬合不对齐可能与家族遗传有关。例如,父母如果有牙齿排列异常或咬合不正,宝宝遗传类似情况的概率会增加。
2.乳牙萌出顺序和位置异常:在乳牙发育过程中,如果牙齿萌出的顺序或位置异常,可能导致上下牙齿无法正确咬合。乳牙的正常萌出时间一般从6个月开始,至3岁基本完成。如果乳牙长得过早、过晚或间隔过大,都可能影响咬合状态。
3.口腔习惯:长期使用安抚奶嘴、吸吮手指或咬嘴唇等行为,可能对牙齿排列以及颌骨发育造成不良影响,从而引起咬合不正。这些习惯若持续到2岁以上,风险会进一步增高。
4.下颌骨发育问题:如果宝宝的上颌骨或下颌骨发育速度不一致,比如上颌过度发育或下颌发育不足,容易出现咬合异常,如“地包天”或“龅牙”。
5.外伤或疾病影响:曾经发生的颌面部外伤、腺样体或扁桃体肥大等病理性问题,也可能间接影响牙齿排列和咬合关系。
6.喂养方式:过早停止母乳喂养或长期采用错误的瓶喂姿势,可能对宝宝口腔和颌骨正常发育产生影响,从而导致咬合问题。
咬合不对齐可能会影响宝宝的咀嚼功能、语言发育和面部外观。如果情况较轻,随着乳牙继续萌出及颌骨自然生长,有可能逐渐改善;但如果问题严重或未见好转,应尽早就医,由儿科牙医评估是否需要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