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海红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儿科
1.症状特点
风团表现:皮肤表面出现局部突起,颜色呈苍白或淡红色,形状不规则,边缘清晰。
时间变化:风团往往在数小时至一天内消退,但新的风团可能不断出现。
瘙痒明显:挠抓后症状加重,甚至可能引发更多风团。
伴随症状:部分患儿可能伴有轻微发热、腹痛或其他不适。
2.常见诱因
食物过敏:如牛奶、鸡蛋、海鲜等易过敏食品。
药物反应:抗生素、解热镇痛药等可能导致过敏反应。
环境因素:如花粉、尘螨、冷空气、阳光暴晒等。
感染:病毒、细菌或寄生虫感染可能成为触发因素。
物理刺激:冷热刺激、摩擦、压迫等也可能诱发风团。
3.护理建议
避免抓挠:抓挠容易破坏皮肤屏障,加重瘙痒或引发感染,可尝试用凉毛巾局部冷敷缓解瘙痒。
饮食调节: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或高致敏性食物,如海鲜、坚果等。
避开敏感环境:减少接触已知的过敏原,如花粉、灰尘、宠物毛发等。
衣物选择:穿宽松、柔软、透气的衣物,避免贴身织物造成摩擦。
保持皮肤湿润:可使用儿童专用的无香料润肤乳,稳定皮肤屏障功能。
4.医学干预
抗组胺治疗:医生可能会根据症状轻重开具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这类药物有助于缓解瘙痒和抑制风团形成。
查找过敏原:必要时可通过过敏原测试明确诱因,并采取针对性的回避措施。
专科诊治:若症状持续超过6周或出现严重反应(如喉头水肿、呼吸困难),需立即就医。
需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若瘙痒剧烈、影响睡眠或伴随其他全身性症状,应及时寻求专业医疗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