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继南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骨科
1.清洗伤口:首先使用干净的流水轻轻冲洗受伤区域,去除污垢和异物。可使用生理盐水进一步清洁,以减少感染风险。
2.消毒处理:在清洗后,应用碘伏或酒精进行消毒。注意避免将过多消毒液引入开放性伤口深处,以免造成刺激。
3.止血与包扎:若出血,可用无菌纱布轻压止血;出血较多时,需保持压力稍长时间。止血后,用无菌纱布或创可贴进行包扎,既保护伤口,又防止二次污染。
4.观察与护理:每天更换敷料,密切观察伤口的愈合情况。如有红肿、疼痛加重或流脓等感染迹象,需及时就医。
5.休息与抬高患肢:伤后应适当休息,避免大幅度活动。抬高患肢有助于减轻肿胀。
受伤后正确处理能够有效预防感染,促进伤口愈合。如果伤情严重或伴随其他异常症状,应尽早寻求医疗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