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仁宏主任医师
江苏省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1.病史采集
了解输血的具体情况,包括输血日期、类型及数量。
记录患者既往肝脏疾病史、药物使用史及其他相关病史。
2.临床症状评估
观察是否存在黄疸、乏力、食欲不振、腹胀等肝功能异常的临床表现。
注意识别可能的过敏反应或输血相关并发症,如发热、皮疹等。
3.实验室检查
肝功能检测:常规检测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等指标。
血清学检测:排除肝炎病毒感染,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丙型肝炎病毒抗体等。
自身免疫性肝病筛查:测定自身抗体,如抗核抗体、平滑肌抗体等。
铁代谢检测:评估铁过载情况,测定血清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等。
4.影像学检查
肝脏超声检查:评估肝脏大小、形态及回声特征。
必要时可行CT或MRI检查以进一步明确肝脏结构异常。
5.其他辅助检查
肝活组织检查:通过肝穿刺取样进行病理学检查,以明确肝脏细胞损伤的性质和程度。
动态观察肝功能变化趋势,评估病情发展的动态。
及时诊断和处理输血后肝功能异常非常重要,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系统的检查和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