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胸外科
1.影像学检查:
胸部CT是目前诊断肺结节的主要手段。对比之前的影像资料,关注结节的大小、形态变化(如是否边界清晰、不规则)以及密度特点(如是否存在钙化、实性成分等)。
PET-CT可用于评估结节的代谢活性,高代谢活性可能提示恶性风险升高,但需结合其他临床因素综合判断。
2.实验室检查:
肿瘤标志物检测,如癌胚抗原、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等,可以辅助评估恶性可能性,但敏感性和特异性有限。
痰脱落细胞学检查可用于搜寻痰液中的异常细胞,是一种无创筛查方法。
3.临床评估与危险因素分析:
年龄超过50岁、吸烟史、职业暴露(如接触石棉)、家族肿瘤史等均是肺癌风险增加的因素。
若患者有咳嗽、咯血、体重减轻等症状,应高度警惕恶性可能。
4.穿刺活检或支气管镜检查:
经皮肺穿刺活检适用于位于外周的肺结节,可获取组织进行病理分析,明确性质。
支气管镜检查多用于靠近气道的肺结节,同时可采集局部样本进行检查。
5.手术干预:
对于直径≥2厘米且具有恶性特征的结节,建议尽早手术切除。常见的手术方式包括楔形切除、肺段切除或肺叶切除,具体取决于结节的位置、性质以及功能储备情况。
病理结果为良性时,进一步治疗通常不需要;若确诊恶性,则需根据分期决定是否联合放疗、化疗或靶向治疗。
肺结节扩大至2厘米需要引起足够重视,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全面检查和个体化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