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文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泌尿外科
1.评估是否存在梗阻
疼痛通常与结石引起的尿路梗阻和压力增高有关。如果打针后的止痛效果不明显,需评估是否存在较大结石或尿路完全梗阻,可通过影像学检查(如CT、超声)明确具体情况。
2.增加液体摄入促进结石排出
如果结石直径小于6毫米,通常可以通过多饮水促进自然排石。每日建议摄入至少2000-3000毫升液体,同时保持规律排尿,有助于减轻症状并加速结石迁移。
3.使用专业药物缓解症状
在未能有效止痛的情况下,可以考虑更换或联合使用其他作用机制的镇痛药物。如有必要,还可使用解痉药物放松输尿管平滑肌,帮助结石下行及缓解疼痛。
4.判断是否需要介入治疗
如果结石较大(>10毫米),或患者出现反复剧烈疼痛、感染、高热等并发症,应尽快考虑微创手术,如体外冲击波碎石、经皮肾镜取石或输尿管软镜碎石,以免耽误治疗时机。
5.监测炎症及感染风险
反复疼痛可能伴有感染,需警惕发热、尿急尿痛等表现。必要时进行尿液培养,根据结果调整抗生素治疗。
6.避免诱发因素
调整饮食习惯,限制高草酸、高尿酸、高钙类食物的摄入;适当补充柠檬酸盐降低尿液酸性;减少久坐等引起尿液淤积的不良生活方式。
持续疼痛表明可能存在治疗不足或新的并发症,需要及时复诊,通过详细检查确定下一步治疗方案,避免延误病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