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文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泌尿外科
1.尿液中结石的形成机制:尿液中的矿物质和盐类在某些条件下会发生沉积,形成结晶,逐渐发展为结石。常见成分包括草酸钙、磷酸盐和尿酸等。
2.排出结石的大小:结石的直径通常小于5毫米时,大多数情况下能够随尿液自然排出。如果结石尺寸超过6毫米,可能需要医学干预,例如药物溶石或手术治疗。
3.症状表现:尿液排出结石时,可能伴随下腹部或腰部疼痛,有时还会出现血尿、尿频或尿急等症状。这些症状通常是结石对泌尿道黏膜造成刺激或阻塞所致。
4.影响因素:饮水量不足、高蛋白饮食、家族遗传史或代谢紊乱等均可能增加结石生成的风险。规律体检和健康的饮食习惯对预防结石非常重要。
5.后续管理:即使结石顺利排出,也建议进行尿液分析或影像学检查,以确定是否还有残留结石或存在复发风险。必要时可根据病因调整生活方式或药物治疗。
若尿路症状持续较长时间或疼痛剧烈,应及时就医评估,避免因阻塞或感染导致严重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