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胸外科
1.控制肺炎感染:
抗生素治疗:肺炎的主要治疗手段是使用抗生素。选择药物需要依据病原菌类型,常见致病菌如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等,或者根据经验性治疗原则选择广谱抗生素。在明确病原体后可调整用药。
支持疗法:补充足够的液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适量吸氧以改善缺氧状态,必要时应用祛痰药或支气管扩张剂缓解呼吸困难症状。
2.明确肺结节性质:
病史与影像学分析:先通过胸部CT评估结节的大小、形状和边缘特征等。良性结节通常小于8毫米,边缘光滑;恶性可能大于10毫米且形状不规则。
动态监测:对于无明显恶性特征的小结节,可定期复查CT观察进展,每3到6个月进行一次。
必要检测:若结节性质无法明确,考虑进行进一步检查,如PET-CT评估代谢活性,或穿刺活检获取组织病理结果。
3.处理并发症及特殊情况:
若肺炎导致高热、严重呼吸困难甚至呼吸衰竭,应及时给予退热药物、机械通气等对症处理。
合并免疫功能低下者(如糖尿病、肿瘤患者),需特别警惕机会性感染,可能需要联合抗真菌或抗病毒治疗。
如果肺结节经确诊为恶性肿瘤,应在控制感染后尽早转入相关科室接受手术切除、放化疗或靶向治疗。
肺结节与肺炎并存时需多学科协作管理,根据疾病轻重程度制定个体化方案。避免延误肺结节的进一步诊断,同时确保有效控制肺炎感染,全程关注患者整体状态动态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