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确定病因
长期腹泻可能与以下原因有关:
(1)感染性疾病:常见致病菌如沙门氏菌、志贺菌或寄生虫感染会导致慢性感染性腹泻。
(2)肠道炎症性疾病: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慢性炎症性肠病也会引发持续性腹泻。
(3)吸收不良综合征:乳糖不耐受、小肠寄生虫病或胆汁酸吸收障碍均可造成营养吸收不良并伴有腹泻。
(4)肿瘤相关:胰腺癌或胃肠道内分泌肿瘤等恶性疾病也可能表现为长期腹泻症状。
2.饮食管理
(1)避免辛辣、油腻或刺激性食物,这些因素可能加重肠道负担,引发更严重的症状。
(2)尝试低FODMAP饮食(减少可发酵寡糖、二糖、单糖和多元醇摄入),以改善功能性肠病相关腹泻。
(3)对于乳糖不耐受者,应严格限制乳制品的摄入,改用无乳糖替代品。
(4)适当补充益生菌,有研究表明某些益生菌菌株可调节肠道微生态环境,缓解腹泻症状。
3.药物治疗
(1)抗感染药物:细菌性腹泻需使用抗生素,寄生虫感染则需要驱虫药物。具体药物选择需根据病原学检查结果来决定。
(2)止泻药:如洛哌丁胺,可短时间内缓解症状,但不建议长期使用,以免掩盖潜在病因。
(3)消炎药:用于炎症性肠病患者,例如氨基水杨酸类药物或糖皮质激素,用以控制肠道炎症反应。
(4)其他对症治疗:如补液盐溶液用于纠正因腹泻引起的脱水及电解质失衡。
4.生活方式干预
(1)注意卫生习惯,尤其是在饮食上,避免食用未充分清洗或加工的食物。
(2)保持规律作息,提高机体免疫力,避免过度疲劳。
(3)避免长期精神压力或焦虑,心理因素会影响肠道蠕动功能,增加腹泻发生率。
长期腹泻不可忽视,多数情况需要专业医生进行全面检查,如粪便检测、肠镜检査或影像学检查,以明确具体病因后对症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