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继南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骨科
1.成年人的骨密度通常在20至30岁时达到峰值。在这一年龄段,骨密度范围大约在-1到+1之间,被认为是正常范围。
2.随着年龄增长,骨密度会逐渐下降。50岁以上的人群,每年骨密度可能减少约0.5%至1%。对于女性,在绝经后最初的几年里,骨密度下降速度更快,每年可能减少约2%至3%。
3.世界卫生组织建议使用T值来判断骨密度是否正常。T值是个人骨密度与年轻健康成人平均骨密度的标准差比较。
T值≥-1:骨密度正常。
T值在-1到-2.5之间:骨量减少(骨密度低下)。
T值≤-2.5:骨质疏松症。
4.对于儿童和青少年,使用Z值来评估骨密度。Z值是指相对于同龄、同性别人群平均骨密度的标准差。当Z值小于-2时,提示骨密度偏低,需要注意进一步检查。
影响骨密度的因素有很多,包括饮食、锻炼、激素水平及遗传等。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如摄入足够的钙和维生素D、进行规律的负重运动、避免吸烟和过量饮酒,可以帮助维护骨骼健康。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尤其是对于中老年人和有风险因素的人群,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