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心理因素
排便在一定程度上受神经系统调控影响。上学期间的紧张情绪、考试压力、对学校环境的不适应等,都可能导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引起肠道蠕动减慢,从而引发排便困难。对学校厕所环境的抗拒或害羞心理,也会使排便行为受到抑制,长期忍便会加重便秘问题。
2.作息规律改变
上学时,由于早起赶时间、课间活动时间短等原因,排便的自然生物节律可能被打乱。例如,人体通常在清晨有排便反射,但忙于准备上学可能忽视这一信号,错过最佳排便时间后,肠道内容物水分逐渐被吸收,引发大便变硬、排便困难。
3.饮食结构问题
学生饮食中膳食纤维摄入不足是常见诱因。高脂、高糖、精细加工的食品较多,而水果、蔬菜、全谷物摄入量相对较少,这种饮食模式会减弱肠道蠕动。同时,水分摄入不足也会导致粪便干结,加剧排便困扰。
4.身体活动减少
长时间坐着上课或做作业可能减少腹肌及盆底肌肉的活动,进而影响肠道功能。缺乏规律的体育锻炼也是学生群体中便秘问题较为普遍的因素之一。
5.潜在疾病
若排便困难持续时间较长,应警惕是否存在其他病理性因素,例如肠易激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或先天性的肠道疾病等。这些情况虽然少见,但需要及时通过医学检查排除。
若频繁出现排便困难,应尽量保持规律的作息和饮食习惯,例如固定时间如厕、增加含纤维食物和水分摄入、适度加强运动。如果症状持续或伴随腹胀、腹痛等异常表现,应尽早就医明确具体原因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