贲门失弛缓症治疗最新方法有哪些

2025-01-31
ⓘ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病情分析:贲门失弛缓症是一种食管动力障碍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食管下段括约肌无法正常放松和食管蠕动功能减弱。最新的治疗方法包括内科、内镜和手术三大类,通过不同方式改善食物通过食管的通畅性。

1.药物治疗:适用于症状轻微且患者不适合其他侵入性治疗的人群。

肌肉松弛剂如硝酸甘油或钙通道拮抗剂(如硝苯地平)可短期缓解症状,但长期效果有限。

部分研究探索局部注射肉毒毒素以松弛括约肌,其疗效持续时间通常在6个月左右,适合无法耐受其他治疗的个体。

2.内镜下治疗:被认为是近年来的重要进展。

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通过内镜进入食管内黏膜下层,切开食管环形肌纤维以减轻贲门括约肌张力。这种方法创伤小,恢复快,成功率高达90%以上,是目前应用较广的新型技术。

气囊扩张术:采用充气装置强行扩张贲门括约肌,短期有效,但复发率较高,部分患者可能需要多次操作。

3.外科手术治疗:仍然是一些病例的主要选择。

腹腔镜下Heller肌切开术:传统的金标准手术,通过切开食管下括约肌以降低压力,同时结合抗反流技术。其长期效果显著,术后满意度普遍较高。

嵌合式支架植入术:在某些情况下放置食管支架以保持贲门通畅,但可能带来移位或异物感等并发症。

4.其他新技术探索:

高能激光治疗:通过激光释放局部热量以降低食管括约肌紧张状态,目前仍处于研究阶段。

基因和干细胞治疗:针对可能的神经退化机制,修复损伤的神经网络,这一领域仍需更多临床试验验证。

选择治疗方案时需综合考虑病情严重程度、年龄、经济条件及患者对风险的接受程度。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