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正祥主任医师
南京脑科医院 神经外科
1.大小和形态:腔隙性梗死一般直径小于15毫米,呈现为清晰的低密度区。其形状通常为圆形或椭圆形,在CT图像上比较规则。
2.位置:多发生在基底节区,包括豆状核、尾状核和内囊等区域。这些区域由小穿通动脉供血,因此容易形成腔隙性病灶。
3.密度变化:由于是缺血性事件,受影响区域密度较正常脑组织低。在急性期,这种低密度可能不明显,需要与临床症状及发病时间结合分析。
4.脑组织结构影响:腔隙性梗死对周围脑组织的压迫相对较小,但长期可导致相关神经功能障碍。
5.其他辅助观察:需注意排除其他可能性,比如出血性病变或其他占位性病变。
正确识别和诊断基底节腔隙性脑梗死需要综合考虑影像特点和患者的临床表现,必要时结合其他检查方法,如MRI进行进一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