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是慢性胃炎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数据显示,大约80%以上的慢性胃炎患者存在该菌感染。感染后,细菌会损伤胃黏膜,引起慢性炎症反应。
2.消化性溃疡:研究表明,超过90%的十二指肠溃疡和约70%的胃溃疡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细菌产生的毒素破坏胃壁的保护层,导致溃疡形成。
3.胃癌:幽门螺杆菌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列为Ⅰ类致癌物,其长期感染可增加胃癌风险。统计显示,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发展为胃癌的几率比未感染者高出两到三倍。
4.胃粘膜相关淋巴样组织淋巴瘤(MALT淋巴瘤):虽然较为罕见,但幽门螺杆菌也可能导致这种特殊类型的癌症,通过根除细菌可以在早期逆转疾病进展。
5.其他影响:部分研究还将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某些胃外疾病联系起来,如缺铁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但其具体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
由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潜在风险,以及其可以通过口-口或粪-口途径在人群中传播,因此建议定期进行检查和必要的治疗以预防相关疾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