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明跃副主任医师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康复医学科
1.研究表明,针灸能够显著改善急性期面瘫患者的症状。根据一项分析,约70%-80%的面瘫患者在接受针灸治疗后,面部功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恢复。
2.针灸治疗通常需要连续多次进行,每周2-3次是常见的频率,整个疗程可能持续数周至数月,这取决于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恢复进展。
3.针灸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通过刺激穴位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反应、调节免疫系统以及促进神经再生等。这些综合效应有助于加快面神经功能的恢复。
4.在治疗过程中,常用的穴位包括地仓、颊车、翳风、听会等。这些穴位与面部神经的路径相关,通过刺激这些点可以更直接地改善面瘫症状。
5.虽然针灸是一种相对安全的疗法,但并非适用于所有人群。例如,孕妇、皮肤感染患者或有严重出血倾向的人应谨慎选择此疗法。选择经验丰富的执业针灸师进行治疗能够减少潜在风险。
针灸可以作为面瘫的一种辅助治疗手段,其效果依赖于个体差异和病情严重程度。在寻求针灸治疗时,应结合其他医学建议,并由专业医师指导确认适合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