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明跃副主任医师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康复医学科
1.监测生命体征:密切观察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和体温等生命体征。血压应保持在适当的范围内,以防止出血性转化或其他并发症。心脏监护对于有心律失常风险的患者尤为重要。
2.评估神经系统症状:每日定期进行神经系统检查,包括意识状态、语言能力、肢体活动能力等,以便及时发现病情的任何变化。
3.预防并发症:卧床期间,应采取措施预防肺炎、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褥疮等常见并发症。适量翻身、使用气垫床、进行被动肢体活动和早期复健训练都是有效的方法。
4.营养和水分管理:确保摄入足够的营养和水分。对于吞咽困难者,可选择鼻饲或静脉营养支持。同时,需注意电解质平衡,避免脱水或水肿。
5.药物治疗:遵医嘱使用抗凝、抗血小板聚集和降脂药物等治疗。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调整药物种类和剂量。
6.心理支持与康复计划: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提升患者的康复信心。制定合理的康复计划,逐步开展功能锻炼。
在此阶段的积极护理与科学管理,对于促进病情稳定和功能恢复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