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旭主任医师
江苏省肿瘤医院 普外科
1.狂犬病的传播途径:狂犬病主要通过受感染动物的唾液传播,通常是在被咬伤、抓伤或舔到破损皮肤时发生。与个体的身体素质无关。而动物中,狗是最常见的狂犬病传播者。
2.疾病机制:一旦被感染,狂犬病病毒会侵入神经系统,最终导致脑部炎症。这个过程与个体免疫系统的强弱关系不大,因为狂犬病病毒能有效地避开免疫监测。
3.预防措施:即使是体质再好的人,在怀疑接触了狂犬病毒后,也需要立即进行暴露后预防措施。这包括彻底清洗伤口和及时接种狂犬病疫苗,以阻止病毒扩散。
4.潜伏期:狂犬病的潜伏期一般为1至3个月,但也可能短至1周或长达1年。潜伏期长度并不受个人体质影响,而是与病毒进入人体的途径、位置及数量有关。
5.致死性:一旦出现临床症状,狂犬病几乎百分之百致死。早期的预防处理极为关键。
接触狂犬病毒的风险与个体体质无关,而是与具体暴露情况相关,因此无论个人体质如何,接触可疑动物后都应遵循适当的医疗建议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