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中璞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血管内科
1.脱水:当身体失去过多的水分(如通过大量出汗、呕吐或腹泻),血容量减少,会导致血压下降。
2.心脏问题:一些心脏疾病,如心脏病、心律失常或心脏衰竭,可能导致心脏无法有效地泵出足够的血液,从而引起低血压。
3.内分泌问题:甲状腺功能减退、肾上腺功能不全和糖尿病等内分泌系统疾病,也可以导致低血压。
4.严重感染:败血症等严重细菌感染会造成血管扩张和血液循环障碍,从而导致血压急剧下降。
5.营养缺乏:维生素B12、叶酸和铁等营养不足会影响红细胞的生成,进而引起低血压。
6.药物作用:某些药物,如降压药、抗抑郁药和利尿剂,可能会引起血压降低。
7.过敏反应:严重的过敏反应(如过敏性休克)会导致血管迅速扩张和血压急剧下降。
8.妊娠:怀孕期间,特别是在早期,由于血管扩张和激素水平变化,女性可能会出现血压偏低的情况。
9.血容量不足:失血、大手术或重大损伤等情况会导致体内血容量不足,引起血压下降。
低血压尽管常见,但若出现持续性症状或严重的不适,需要及时就医,以确定具体病因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定期监测血压,保持适当的水分摄入和均衡饮食,避免长时间站立或突然改变体位,可以帮助预防低血压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