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东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医院 整形外科
1.术后炎症反应:术后初期,切口部位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炎症反应。这是一种正常的免疫反应,但有时由于个体差异或感染,炎症反应可能较为剧烈,导致局部组织肿胀、增厚,形成类似肉条的情况。
2.瘢痕增生:在伤口愈合过程中,有些人可能发生瘢痕增生。瘢痕组织的过度生长会使切口部位隆起,呈现出肉条样外观。瘢痕增生的风险因素包括个体体质差异、手术技术以及术后护理。
3.感染:如果切口部位未能有效防护或者护理不当,引发局部感染,可能导致组织炎症、水肿加剧,进而形成肉条样改变。
4.异物反应:一些情况下,手术材料(如缝线)可能引发异物反应,导致局部组织增生、硬化,呈现出肉条状表现。
5.组织液积聚:术后早期可能出现一定量的组织液积聚,这也可以使切口周围组织显得较为突起、增厚,类似肉条。
在切口变成肉条的情况下,应及时就医,听取专业医生的意见。避免随意挤压或揉搓切口部位,保持伤口清洁和干燥,遵从医嘱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和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