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正祥主任医师
南京脑科医院 神经外科
1.体位性低血压的定义:体位性低血压是指从平卧位或坐位快速变为站立位时,因血压骤降而导致的头晕、恶心、乏力甚至昏厥的症状。一般认为从平卧位到站立位时,收缩压下降20毫米汞柱以上或舒张压下降10毫米汞柱以上,即可诊断为体位性低血压。
2.体位性低血压的原因:
血容量不足:脱水、大量失血或长期卧床等情况可导致血容量减少。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糖尿病、帕金森病等疾病可损害自主神经系统,使其不能正常调节血压。
药物作用:某些药物如利尿剂、降压药和抗抑郁药等可能导致体位性低血压。
心脏问题:包括心率不齐、心肌病等心脏疾病也可能影响血压调节。
3.诊断与治疗:
医生通常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包括测量卧立位血压差来诊断体位性低血压。
治疗方法包括增加盐分和液体摄入,使用弹性袜提高下肢静脉回流,以及药物治疗如使用扩张血管药物。
4.预防措施:
逐渐改变体位:从卧位或坐位缓慢过渡到站立位,避免突然站起。
保持充足水分:每天饮用足够的水以保持血容量。
避免久站:长时间站立可使症状加重,应尽量避免。
体位性低血压虽然常见,但如果频繁出现且伴随其他不适,应及时就医排查潜在原因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