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蔚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普通外科
1.靶向治疗指通过特定药物,靶向作用于癌细胞中特有的分子或信号通路。对于结肠癌,这种方法能有效地抑制癌细胞的增殖并减少其转移能力。
2.临床研究显示,大约50%-60%的晚期结肠癌患者可以从靶向治疗中受益。比如,使用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药物,对携带KRAS基因野生型的结肠癌患者效果显著;而针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药物,如贝伐单抗,则适用于多种基因型的患者。
3.研究数据显示,接受靶向治疗的结肠癌患者,其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均有所延长。例如,一项临床试验表明,使用埃罗替尼联合化疗的患者,其无进展生存期延长了约4-6个月,总生存期则提高了约10-12个月。
4.靶向治疗的副作用相对传统化疗较少,但仍需关注一些常见的不良反应,如皮疹、高血压、腹泻等。这些副作用通常在医生的指导下可以得到有效控制。
结肠癌的靶向治疗已成为一种重要且有效的治疗手段,但具体疗效依赖于个体的基因特征和病情状态。因此,在选择治疗方案时,应进行详细的基因检测和专业评估,以确定最适合的靶向药物及其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