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正祥主任医师
南京脑科医院 神经外科
1.脑疝的类型
小脑幕上脑疝:此类型常见于大脑半球肿胀或肿瘤压迫,导致大脑组织向小脑幕下移位。
枕骨大孔疝:这是最为致命的一种,脑干被压迫进入枕骨大孔,直接影响生命中枢,快速导致昏迷或死亡。
2.发病机制
由于颅内压增高,脑组织被迫迁移,脑血流量减少,进而导致脑细胞缺氧和坏死。
随着压力继续升高,重要的神经通路和结构受损,进一步恶化神经功能。
3.临床表现
初期症状包括头痛、恶心、呕吐以及意识模糊。
病情进展迅速,可出现瞳孔不对称、深度昏迷乃至心肺功能衰竭。
4.治疗与预后
紧急治疗措施包括降低颅内压(如使用脱水剂)、手术减压等。
即便在及时治疗下,脑疝后的整体预后仍然不佳,多数患者难以完全苏醒,仅少部分能够达到部分恢复。
5.统计数据
据一些研究报道,脑疝患者的生存率不到20%。
即使幸存,能恢复到基本生活自理状态的患者也仅占极少数。
脑疝的发生预示着病情的急剧恶化,早期预防和及时医学干预是提高生存率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