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状结肠管状腺瘤如何去除

2024-10-23
ⓘ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管蔚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普通外科

病情分析:乙状结肠管状腺瘤通常建议通过内镜下切除进行治疗。以下是关于这一过程的详细解释:

1.诊断与评估:

通过结肠镜检查发现乙状结肠管状腺瘤,通常伴随活检以确认病理性质。

病变大小、位置和数量将影响治疗方案的选择。

2.内镜下切除方法:

冷圈套器切除术:适用于较小的腺瘤(一般直径小于5毫米),无需电凝,用圈套器直接切除。

热圈套器切除术:适用于较大的腺瘤,通过电凝止血,同时切除病变组织。

内镜黏膜切除术(EMR):适用于较大或多发性病灶,通过注射液体抬升病变,然后用圈套器切除病变部分。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对于更复杂或难以完全切除的腺瘤,通过专门的刀具逐层切开和剥离病变组织。

3.术后随访:

切除后需进行病理学检查,以确保完全切除并排除恶性变化。

通常在6个月至1年后需要进行复查结肠镜,以确保无残留或复发。

4.风险和并发症:

内镜下切除可能会引起出血,尤其是在使用电凝的情况下。

针对较大病变的切除,有一定几率造成肠壁穿孔,需要及时处理。

术后应注意饮食调节,避免过硬或刺激性食物,并遵循医生的复查建议,以降低腺瘤复发的风险。同时,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进行健康体检。

免费咨询